武庙十哲:唐朝皇帝钦定的军事名人堂
在唐朝开元十九年(公元731年),唐玄宗为了纪念和祭祀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,特意设立了一座庙宇,名为“武庙”。庙中供奉了十位最负盛名的将领,相当于中国古代军事界的“名人堂”。这十位名将被称为“武庙十哲”,他们各自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
1. 秦武安君白起——战国杀神
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顶级名将,一生征战三十余年,攻下七十多座城池,歼灭敌军近百万,因战功被封为“武安君”。他指挥过许多经典战役,如伊阙之战、鄢郢之战、华阳之战、陉城之战,以及著名的长平之战,几乎战无不胜。在《千字文》中,他与王翦、廉颇、李牧并称“战国四大名将”,堪称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天才。
展开剩余79%2. 汉太子少傅张良——运筹帷幄的谋圣
张良是汉初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,祖籍今安徽亳州,是刘邦最重要的谋士之一,与韩信、萧何并称“汉初三杰”。他足智多谋,在楚汉战争中屡出奇策,帮助刘邦击败项羽,建立汉朝。功成名就后,他选择急流勇退,避免了像韩信那样被猜忌的结局。去世后,他被追谥为“文成侯”,后世尊称他为“谋圣”。
3. 汉淮阴侯韩信——战无不胜的兵仙
韩信是汉朝开国功臣之一,军事才能极为出众,被誉为“兵仙”。他帮助刘邦击败项羽,立下汗马功劳,先后被封为齐王、楚王,最终降为淮阴侯。然而,他的军事才能也让刘邦深感忌惮,最终因被诬告谋反,被吕后和萧何设计诱杀于长乐宫,结局令人唏嘘。
4. 齐大司马田穰苴——春秋兵家先驱
田穰苴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军事家,曾率军击退晋国和燕国的入侵,因功被封为大司马。他的军事思想承前启后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可惜后来齐景公听信谗言,将他罢官,最终抑郁而终。虽然他的事迹流传不多,但他在军事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。
5. 蜀丞相诸葛亮——鞠躬尽瘁的千古良相
诸葛亮不仅是政治家,更是杰出的军事家,被后世尊为“千古良相”。他因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,提出《隆中对》,促成孙刘联盟,在赤壁之战大败曹操,奠定三国鼎立格局。刘备去世后,他辅佐刘禅,南征北伐,最终因过度劳累病逝,年仅54岁。他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的精神,千百年来备受敬仰。
6. 吴将军孙武——兵学圣典的缔造者
孙武是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,来自齐国,后为吴国效力。他率领吴军攻破楚国都城,几乎灭楚。他的著作《孙子兵法》被誉为“兵学圣典”,至今仍是军事领域的必读经典,影响全球军事战略思想。
7. 唐卫国公李靖——大唐开疆拓土的名帅
李靖原是隋朝将领,后投奔唐朝,成为李世民麾下最重要的统帅之一。他南平萧铣、辅公祏,北灭东突厥,西破吐谷浑,为唐朝开疆拓土立下大功。他还著有《李靖六军镜》等兵书,可惜大多失传,仅存部分内容收录于《唐太宗李卫公问对》。
8. 魏西河守吴起——文武双全的军事改革家
吴起是战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改革家,与孙武并称“孙吴”。他曾在鲁国、魏国、楚国任职,善于练兵和改革军事制度。他著有《吴子》,与《孙子兵法》合称《孙吴兵法》,对后世军事理论影响深远。
9. 唐英国公李勣——三朝元老的沙场老将
李勣早年是瓦岗军将领,后归顺唐朝,历经唐高祖、太宗、高宗三朝,战功赫赫。他参与平定薛延陀、东突厥、高句丽等战役,是唐朝开疆拓土的核心将领之一,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。
10. 燕昌国君乐毅——五国伐齐的统帅
乐毅是战国时期燕国名将,曾率燕、赵、魏、韩、秦五国联军攻齐,连下七十余城,几乎灭齐,创造了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。
这十位名将都是唐玄宗亲自选定的,但后世对他们的评价各有不同。你觉得这份名单是否合理?少了谁?又多了谁呢?
发布于:天津市富灯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